#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

#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

# 数据抽象

  1. 物理层:描述数据在存储器中是如何存储的。

  2. 逻辑层:描述数据库中存储什么数据以及这些数据间存在什么关系。

  3. 视图层:描述整个数据库的某个部分。

# 三级模式

  1. 外模式:也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,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,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。

  2. 概念模式:也称模式,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,只涉及型的描述,不涉及具体的值。

  3. 内模式:也称存储模式,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,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、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,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。

# 两级映象

模式 / 内模式映像、外模式 / 模式映像

# 数据的独立性

  1.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:它是指当数据库的内模式发生改变时,数据的逻辑结构不变。
  2.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:它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,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变化后,用户程序也可以不修改,但是,为了程序能够正确执行,需要修改外模式 / 模式之间的映像。

# 数据模型

# 什么是数据模型?

就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。 常用的数据模型有概念数据模型和基本数据模型。

# 概念数据模型

也称为信息模型,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,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,强调其语义表达功能,易于用户理解,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交流的语言,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。这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是实体联系模型,简称 E-R 模型。

# 基本数据模型

是按照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,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,用于 DBMS 的实现。目前常用的有:层次模型,网状模型、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。

#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

  1. 数据结构: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,是对系统静态特征的描述。
  2. 数据操作: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(型)的实例(值)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,包括操作及操作规则。
  3. 数据的约束条件: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。

# E-R 模型

实体 - 联系(E-R)方法是概念模型中常用的方法,该方法直接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,然后用非常直观的 E-R 图来表示数据模型。

# 实体

实体是现实世界中可以区别于其他对象的 “事物” 或 “物体”,每个实体由一组特性(属性)来表示,其中的某一部分属性可以唯一标识某个实体,如职工号。

Acrobat_pdG6u5N1UD.png

# 联系

# 两个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

一对一(1:1):一个班长只能在一个班级任职,一个班级只能有一个班长。

erDiagram
	 Monitor ||--|| Class : "Work"

一对多(1:*):一个教师可以教授多门课程,一门课程只能被一位教师讲授。

erDiagram
	 Teacher ||--|{ Class : "Work"

多对多(*:*):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,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位学生选修。

erDiagram
	 Student }|--|{ Lesson : "Elective"

# 两个以上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

  1. 1:1:1:

  2. 1:1:*:

  3. 1:*:*:一个特护病房有多个病人和多个医生,一个医生只负责一个病房,一个病人只属于一个病房。

  4. *:*:*:一个供应商可以为多个项目供应多种零件,每个项目可用多个供应商供应的零件,每种零件可由不同的供应商供应。

# 同一实体集内的二元联系

同一实体集内的两个实体之间相互存在着一定的关系。

# 属性

  1. 简单属性和复合属性:简单属性是原子的、不可再分的,复合属性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部分。如通信地址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省、市、街道、邮编等。

  2. 单值属性和多值属性:指一个属性有单个值或多个值。如职工的亲属姓名。

  3. NULL 属性:当实体在某个属性上没有值或属性值未知时,使用 NULL 值。表示无意义或不知道。

  4. 派生属性:可以从其他属性得来。如参加工作时间和工作年限,身份证号和年龄等。

# 扩充的 E-R 模型

# 弱实体

一个实体的存在必须以另一个实体为前提。

# 特殊化

某些实体一方面具有一些共性,另一方面还具有各自的特殊性。这样,一个实体集可以按照某些特征区分为几个子实体。